酒業變局:全國化名酒全品類滲透的底層邏輯剖析
2025-05-07 中國質量萬里行酒業頻道 點擊:次
近日,中國酒業上市公司2024年度業績揭曉,酒業前三強“頂流”從“茅五洋”變為“茅五汾”,酒業頭部格局重新洗牌。當下,中國酒業消費已全面步入品質時代、文化時代、體驗場景時代以及個性多元時代,呈現出總量下降、名酒擴能、市場下沉的態勢。名酒企業試圖實現產品系列的全覆蓋,這使得地方酒、區域酒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,如何利用自身的在地優勢“求穩”,成為地方酒企亟待深入思考的問題。
白酒行業洗牌、存量競爭、強集中、強分化、強擠壓的趨勢愈發顯著,結構性分化進一步加劇。在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,白酒產業也在不斷進行自我變革,積極探尋突圍的新機遇。
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24年,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989家,白酒產量414.5萬千升,同比下降1.8%,但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;白酒行業銷售收入達7963.84億元,同比增長5.30%;利潤為2508.65億元,同比增長7.76%。
在這近8000億的市場蛋糕中,優勢品牌、優勢企業以及優勢產區發揮了支柱性作用。面對新階段的挑戰,頭部酒企在各大白酒消費市場展開了激烈的“內卷”競爭。它們積極布局,不僅在省內市場精耕細作,還大力拓展省外市場,打破傳統思維,不按常規套路出牌,以掠奪式的方式滲透市場。
五糧液提出構建“消費圈層+消費場景”的市場拓展培育新模式,并于近日正式推出多個新品,以“宴飲、禮贈、收藏、口糧”四大場景為切入點,深度解構不同圈層的需求。茅臺、郎酒、珍酒等一線名酒,也已構建起系統化的全品類消費端產品體系,涵蓋紀念酒、生肖酒等限量版文創產品,足見市場競爭之激烈。
市場競爭遵循優勝劣汰的法則,此消彼長,并無對錯之分,唯有奮勇創新者才有機會脫穎而出。通過分析全國各大市場的容量以及品牌占比(以下數據為綜合統計),我們可以清晰地窺見名酒企業的全國化布局與版圖擴張能力。
名酒精耕市場全國化
一類市場:規模500億元以上。
河南:酒類消費規模約700億元,其中濃香型占40.87%、醬香型占37.85%。龐大的市場容量吸引了眾多全國品牌涌入,形成了“外來品牌主導、本土品牌夾縫生存”的市場格局。河南白酒流通市場的顯著特點是品牌化進一步集中,十七大名酒依然是市場消費的主力軍,其銷售額占比達67%,其他品牌僅占33%。在河南市場銷售額排名前10的十七大名酒企業中,貴州茅臺占29%,五糧液占20%,郎酒占11%,洋河占10%。
江蘇:作為白酒第二大結構性市場,江蘇白酒規模約625億元,省內強勢品牌與省外全國化名酒共同主導市場。其中,洋河市占率為23%,今世緣市占率為15%,茅臺銷售規模約75億元,五糧液56億元,瀘州老窖12億元,古井貢25億元,劍南春31億元。2024年,江蘇酒業在收入755.96億元且利潤下滑16.69%的情況下,依然展現出強大的韌性,以“攻守兼備”的策略成功破局。
山東:擁有600億元規模的白酒市場,省外與省內品牌銷售占比接近“八二開”,且多種香型并存。具體來看,飛天茅臺銷售額約100億元,茅臺醬香系列酒、五糧液、洋河銷售額均在30億元以上,瀘州老窖、劍南春、汾酒銷售額在20億元—25億元區間,習酒、扳倒井、泰山酒業、牛欄山銷售額在10億元—20億元區間;國臺、珍酒、云門、景芝、古井貢酒、水井坊、古貝春、花冠銷售額在5億元—10億元區間,郎酒、金醬、金沙、釣魚臺、舍得銷售額在3億—5億元區間,蘭陵、紅太陽、百脈泉、趵突泉、瑯琊臺、景陽岡、孔府家、紅星銷售額在1億元—3億元區間。
四川:按零售額計算,白酒銷售規模在500億元以上,其中濃香占360億元,醬香為115億元,清香為25億元。川酒產業產量和銷量基本保持穩定,形成了以五糧液、瀘州老窖、舍得酒業、劍南春、水井坊、郎酒“六朵金花”為引領,“十朵小金花”、川酒集團等原酒20強以及眾多平臺企業為梯隊的“6+10+20+N”產業體系。
二類市場:規模200億元—400億元。
安徽:安徽市場白酒銷售規模約400億元,其中古井貢酒、迎駕貢酒、口子窖等地產酒占據超70%的市場份額,規模超280億元。古井貢酒、迎駕貢酒、口子窖三家頭部地產酒省內營收分別約為120億元、45億元、50億元。以茅臺、五糧液為代表的外來名酒占據25%—30%左右的市場份額,規模在100億元—120億元左右。其中,茅臺與五糧液市場規模均在25億元—30億元,劍南春超10億元,洋河超10億元,汾酒6億元,瀘州老窖5億元,習酒2億元—3億元,郎酒2億元—3億元。“東不入皖”的市場格局仍在延續。
河北:2024年,河北白酒市場規模為320億元—330億元。從香型來看,低度濃香占據了河北白酒70%以上的市場規模,醬酒市場呈現出逐漸擴容的趨勢。河北省內地產酒占比約40%,叢臺、山莊老酒、老白干規模約在20億元—30億元,板城燒鍋、沙城老窖等品牌規模約為10億元級。省外名酒占比60%,茅臺、瀘州老窖整體體量均超50億元,五糧液、汾酒約為30億元,劍南春超20億元,洋河約為12億元。
湖北:白酒市場規模約達300億元,湖北地產酒實力強勁,白云邊、稻花香、黃鶴樓、毛鋪、石花5大品牌省內規模均超過10億元。省外品牌則向頭部名酒集中,茅臺酒、五糧液、洋河在湖北市場營收超過20億元,汾酒2024年營收接近8億元。此外,瀘州老窖約4億元,郎酒約2億元,劍南春、水井坊等品牌規模也過億。
山西:白酒市場規模約300億元,以省內地產酒為主,清香品類市占率超過70%。山西汾酒在省內營收超120億元。濃香在山西主要集中在五糧液、國窖1573等高端價位,醬酒以茅臺為主。
廣東:市場規模近300億元,是頭部白酒品牌的必爭之地。全國性品牌占比超70%,本地品牌占20%—25%,競爭格局呈現出“外省品牌主導、本地品牌特色化”的態勢。茅臺年營收估算在150億元(含系列酒),五糧液約30億元—40億元,國窖1573達15億元—20億元,汾酒超過10億元,劍南春約10億元—15億元,洋河夢之藍系列約8億元—12億元,習酒、郎酒等合計營收約10億元—15億元,牛欄山、紅星二鍋頭合計年營收約10億元—15億元。
湖南:市場規模約280億元,其中地產白酒約80億元,省外白酒約200億元。受歷史文化影響,湖南消費者對名酒情有獨鐘。僅茅臺、五糧液、瀘州老窖三家企業就瓜分了70億元的市場份額。酒鬼酒、湘窖、洋河、郎酒營收在10億元—20億,武陵酒、習酒、劍南春、國臺、珍酒、小糊涂仙營收在5億元—10億元,水井坊、汾酒、舍得、金沙、古井貢酒、白云邊、德山、沅陵醬酒、雁峰、瀏陽河、釋心堂營收在1億—5億元。
浙江:市場規模約為250億元,省會杭州占比約1/3。具體來看,茅臺市場規模約60億元—70億元,五糧液約40億元,瀘州老窖超15億元,洋河約12億元,劍南春超10億元,習酒約10億元,古井約7億元,郎酒約6億元—8億元,水井坊約5億元,汾酒約4億元,伊力特約4億元,西鳳約1億元。
東北三省:白酒市場總規模350億元,各省規模相近。東北白酒以低端、光瓶酒聞名,但本地高端產品始終難以打開市場。隨著茅臺、五糧液、瀘州老窖、山西汾酒、劍南春、洋河等一眾名酒下沉,東北市場越來越多的份額被外來酒搶占。
陜西:整體白酒市場規模近250億元,陜西本地的鳳香、以五糧液為首的濃香,以及以茅臺、習酒為首的醬香展開了激烈競爭。濃香品牌整體規模約在70億元—80億元,與以西鳳為代表的鳳香酒規模相當,兩種香型合計占陜西白酒市場2/3的規模;醬香則以茅臺、習酒、郎酒、國臺為代表,整體規模約為50億元—60億元,占比接近25%;清香則以汾酒為主,整體市場規模超10億元。
第三類市場:規模在200億元及以下。
北京:白酒市場規模約為200億元。高端白酒品牌,如茅臺、五糧液和國窖1573,在高端及次高端市場中占據顯著位置,尤其在高端宴請與禮品贈送場景中需求強勁。茅臺在北京的年營收接近100億元,五糧液普五整體年營收約30億元,而國窖1573的年營收則約為20億元。此外,汾酒與洋河也在積極拓展市場份額。
重慶:白酒市場消費規模同樣約為200億元。該市場容量大且包容性強,九成以上份額被外地酒占據,尤其是川酒和黔酒,本地酒僅占一成。重慶始終未能打破“無地產名酒”的困局。從香型偏好來看,65%的重慶人偏愛濃香型白酒;而從度數選擇來看,約五成人傾向于52度的高度白酒。盡管江小白作為本地酒,卻主要占據低端市場。詩仙太白、慶酒等地方好酒因文化營銷缺乏創新,其潛力尚未充分展現。
江西:白酒市場規模約為150億元。其中,次高端產品如四特東方韻和洋河天之藍是主流,商務禮品市場則以茅臺、五糧液及李渡高粱1308為主導,而大眾自飲市場則以四特三星、牛欄山陳釀等低端產品為主。年度銷售額超過20億元的外來品牌包括茅臺和洋河系列酒,勁酒的毛鋪系列銷售額在10億元左右;五糧液、瀘州老窖、習酒、郎酒等品牌的全系列酒銷售額在3億元—5億元之間。
福建:白酒市場規模約為120億元,占全省酒類市場總規模(約200億元)的60%。本地白酒的市場占有率僅為20%,外來品牌表現強勢。其中,醬香型白酒市場份額超過70%,主要品牌有茅臺、習酒、國臺等,僅茅臺的銷售額就達到50億元—60億元。濃香型白酒則主導宴席市場,劍南春銷售額約5億元,瀘州老窖3億元,洋河2億元。
天津:白酒市場容量約為80億元,但九成以上份額被外來酒占據。茅臺銷售額約6億元,劍南春約6億元,五糧液約5億元,瀘州老窖約4億元,水井坊約1億元,洋河、舍得、汾酒、郎酒等品牌的市場容量總計在6億元—7億元之間。
甘肅:白酒市場規模約為100億元。本地酒包括金徽(20億元+)、紅川(10億元+)、濱河九糧液(10億元+)。省外名酒有五糧液、劍南春、國窖等,其中劍南春銷售額10億元+,五糧春(單品牌)10億元+,瀘州老窖約10億元,國臺、習酒、郎酒等均為億級體量。
梳理發現,名酒在自身產區省外均擁有一個或多個超30億元的大市場。據不完全統計,茅臺在省外營收超30億元的市場包括:安徽(30億元+)、浙江(60億元—70億元)、福建(60億元+)、湖南(30億元+)、廣東(100億元+)、河南(114億元+)、江蘇(75億元+)、四川(70億元+)、山東(30億元+)、湖北(70億元+)、河北(50億元+);五糧液在省外營收超30億元的市場有:浙江(40億元+)、陜西(30億元+)、河南(79億元+)、江蘇(55億元+)、山東(30億元+)、廣東(30億元+);劍南春在省外營收超30億元的市場包括河南(35億元+)、江蘇(32億元+);汾酒在河南(30億元+),洋河在河南(40億元+),郎酒在河南(43億元+),習酒在廣東(30億元+),古井在江蘇(30億元+),瀘州老窖在河北(50億元+)。
顯然,頭部酒企在深耕省內市場的同時,更加重視省外市場的擴張,尤其是省外重點市場的深入耕耘。業內資深專家認為,成功的行業龍頭均實現了內外兼修,基本完成了“全國化”布局。對內,它們著力培育多個量級的超級單品;對外,則培育多個量級的基地市場。這兩方面結構化、規模化相輔相成,共同衡量著白酒行業的發展水平。省外大市場對進一步夯實企業的地位和基礎起到了關鍵性支撐作用。
營銷創新突圍多渠道
隨著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,白酒市場份額不斷向頭部企業傾斜。盡管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,頭部酒企依然穩扎穩打、穩中求進,在產品優化、深耕市場、營銷創新、品牌打造、迎合需求等多個方面持續發力,不斷釋放出行業積極向前發展的信號。
1.五糧液
2024年,五糧液積極開展營銷活動、拓展市場版圖,在產品布局、渠道布局和市場布局上持續優化。一方面,持續投放差異化產品,精準瞄準宴飲、禮贈、收藏、口糧酒等多個消費場景;另一方面,直營渠道“三店一家”建設成效顯著。同時,五糧液精準發力宴席市場,加速開拓海外市場,“和美全球行”活動先后走進13個國家和地區。此外,還建立了“總部—區域中心—終端”的垂直管控體系。通過攜手春晚等大型活動,五糧液與消費者建立了緊密的情感聯系,致力于打造“各美其美、美美與共”的產業生態。
五糧液將2025年設定為營銷執行提升年,今年最重要的五項工作是抓好量價平衡、渠道優化、消費培育、品牌宣傳和行業擔當,并將醞釀許久的營銷渠道改革作為串聯多個目標的核心脈絡。其2025年的主要發展目標是鞏固和增強穩健發展態勢,推動品牌價值和市場份額雙提升,使營業總收入與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同步增長。
2.貴州茅臺
2024年,茅臺銷售公司累計開展品鑒會超8500場,分類開展主題推廣活動16場;累計發展團購客戶867家,企業類建檔客戶22890家;成功舉辦茅友嘉年華11場,“韶華”主題活動50場。通過創新消費場景、深挖拓展客戶群體、以文化IP塑造品牌形象等舉措,進一步強化了茅臺酒“悅己”和“利他”的消費者認知。
茅臺深刻把握“質量是生命之魂”“酒文化極致”的實質內涵,領悟《茅臺玖章》的核心要義,深度踐行從“朋飲”向“友飲”的轉變,全面推動從“賣酒”向“賣生活方式”的轉變。茅臺提出,要堅定信心,順應消費3.0時代的到來,并從渠道、產品與服務三個方面提出適配消費的“方法論”,以實現產品的有效觸達。同時,茅臺提出“情緒價值是未來五年消費新風口”,布局悅己、嗅覺、反emo、冥想、陪伴、治愈、解壓與儀式感等多個場景,推動自身高質量穿越本輪周期。
3.瀘州老窖
2024年,瀘州老窖“雙品牌、三品系、大單品”全線發力,區域戰略縱深推進,市場覆蓋面和滲透率進一步擴大。堅持“銷售為王”的理念,整合總部所有力量,始終圍繞銷售、支撐銷售、賦能銷售開展工作。堅決實施消費創新行動,打造以“開瓶為中心”的飲用場景、以“體驗為中心”的活動場景和以“文化為中心”的酒旅場景。
2025年,瀘州老窖將重點做好市場精耕、數智創新、創利增收、品牌文化建設等六個方面的工作。在增強擁抱未來的創造力方面,瀘州老窖抓住白酒產品低度化機遇,持續提升低度白酒品質口感的穩定性;抓住白酒消費年輕化機遇,通過品牌植入、活動贊助、跨界營銷等方式,穩步推進創新酒品圈層搭建;抓住白酒體驗場景化機遇,為消費者營造優質的體驗感,創造更多情緒價值,創領“輕生活、輕社交”白酒消費新范式。
4.山西汾酒
2022—2024年為汾酒復興第一階段,山西汾酒與經銷商攜手共進,堅持做好品質、做高品牌、做活消費者培育工作,共同搶市場、促動銷,共建大清香時代。“一條政策、兩個統籌、三個重點、五個要求”總結了汾酒復興綱領第二階段的營銷路線。“一條政策”即穩健壓倒一切;“兩個統籌”指統籌市場線、統籌產品線;“三個重點”為打造全國化2.0、年輕化1.0、國際化1.0;“五個要求”是自我反思、自我調整、自我革新、自我進化、自我超越。
為消費者提供融合傳統文化的產品,并以更具時代感的“打開方式”呈現出來,是汾酒文化的價值表達、情感表達和時代表達,也是汾酒文化真正“活”起來的有效方式。汾酒高舉民族文化大旗,進一步細分受眾、精準傳播,切實把握情感共鳴點。深入挖掘和傳承酒文化,創新文化表達形式,汾酒正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,為實現汾酒復興奠定堅實基礎。
5.洋河股份
洋河股份突出品質表達,放大年份老酒稀缺價值,舉辦封藏大典、洋河·雙溝開窖節等活動;借助文化營銷IP和大事件,強化夢之藍手工班高端品牌塑造。洋河·夢之藍號捷龍三運載火箭發射升空,支持央視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;參與中英企業家峰會、中國網球公開賽等大事件,開展“天之藍樂跑”等主題活動。洋河股份在贊助體育賽事、支持航天事業、參與行業標準制定、推動夢之藍國際化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績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堅定地走自己的發展道路。
面對行業變革,洋河總結出“12355發展綱要”,期望實現“換道超車、彎道過車”。“堅持一個大中心”,即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提升市場占有率;“聚焦兩個基本點”,聚焦綿柔基因的品質基本點和聚焦創新創造的發展基本點;“依托三個主品牌”,依托洋河、雙溝和貴酒;“突破五大百億級”,實現海之藍、天之藍、夢之藍、手工班和雙溝的百億級突破;“優化五大新配稱”,優化經銷力、渠道力、品牌力、推廣力和組織力。
6.郎酒
在行業深度調整與宏觀經濟周期疊加的雙周期背景下,郎酒2024年交出了銷售回款與出貨量雙創歷史新高的逆勢增長答卷。面向未來,郎酒高舉“中國郎打勝仗”的旗幟,以“強壯、穩健、增長”為戰略總綱,用“思想、團隊、產品”三大升級重構競爭內核,以“戰略性+經營性”雙增長引擎驅動廠商共同體穿越周期。
在思想升級方面,郎酒貼近消費者,構筑價值橋梁。通過郎酒莊園這一獨特的體驗式營銷平臺,打造“三品節”“會員節”等品牌IP,與消費者產生深度鏈接。在團隊升級方面,組織驅動,激發協同效能。營銷經營主體由“1變7”,三大品牌事業部升級為“準公司制”。在產品升級方面,升級現有大單品,并將推出高端新品“龍馬郎”。郎酒將夯實“醬香高端,兼香領先,兩香雙優”戰略,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。2025年,郎酒錨定“強壯、穩健、增長”的戰略基調。
透過名酒的經營舉措可以發現一些共同點:堅定信心,穩中求進;維護經銷商利益,構建和諧共榮的廠商關系;在產品上尋求新增長,創新口感風味,開發更多受年輕人喜愛的產品;謀求多元化布局,滿足多樣化需求,挖掘新的市場機會;深耕、精耕需求端,不斷創新消費場景;深入挖掘品牌文化,以各類IP活動提升品牌形象;積極拓展海外市場,走向世界。
白酒產業是價值驅動的長周期產業,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底層邏輯、市場邏輯和價值邏輯并未改變,領軍企業的穩健發展勢頭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更多確定性。郎酒、珍酒、李渡等企業堅持創新,堅守長期主義,成為酒業的流量明星。
不過,也有一些現象值得酒業關注和警惕。近年來,金沙酒業出現斷崖式下滑,國臺酒業發展不穩定,還有部分企業靠噱頭炒作獲取短期流量,企圖在酒業掙快錢,如今基本已難以為繼,失去了持續發展的動力。
名酒企業需要有引領行業的大擔當。五糧液董事長曾從欽呼吁:“面對產業調整,應當多一份持久心、多一份堅守心,要不內卷、不內戰、不內耗。”在大力提振消費的政策引領下,各大酒企及經銷商要深刻認識消費市場的新變化,在提升品質的基礎上,做好風味、文化、場景、服務創新,鞏固內部市場、拓展外部市場,探尋新的增長引擎,掌握市場“主動權”,引領消費趨勢,為產業賦能。
如今的酒業正面臨變革洗禮,延續傳統思維對于產區以及企業發展而言難有出路。消費模式和場景都在發生變化,酒企應改變認知,順應市場,吸引關注,打造特色,調動消費情緒,讓消費者悅己舒心、快樂體驗,以“攻心”為上策。當下酒莊的發展,正是酒業順應市場變化和消費需求做出的創新探索。

掃碼投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