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豬屠宰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的雙匯,近年8月初,在香港成功上市。近日,雙匯農牧事業部與華南農大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為其在河南的5000萬只肉雞養殖項目保駕護航。而原本,這個項目早在2008年便開始啟動,2009年底舉行奠基儀式,在2014年9月份開始投產。據雙匯表示,該項目有13個種雞場、18個商品雞場、1個孵化場、1個飼料廠、1個屠宰廠、1個肉制品加工廠、1個有機肥場,完成了從孵化、喂養、屠宰、加工一條龍的規模化養殖。據靜書了解,該項目總投資在18億左右,從德國引進養殖設備技術,實現自動喂料、自動飲水、自動通風、自動加溫、自動加濕、自動噴霧的全自動化控制。
2013年之后,我們看到的是更多飼料、養殖企業向產品終端延伸的現象,比如新希望、正大、雛鷹農牧等企業,都正在向利潤更為豐厚的食品終端進軍。養殖業一直都被認為是整個農牧產業鏈上風險最大,而收益薄弱的環節,因此很少看到做終端的企業逆勢而上進入養殖業。雙匯作為食品終端的龍頭,主業為生豬屠宰、加工,之所以當初選擇肉雞養殖,更多是考慮到生豬養殖周期較長,對比來看,肉雞養殖周期短、回報快。而5000萬出欄量,大概占全國的0.5%左右,因此并不會對整個肉雞市場產生多大影響。
但不可忽視的是,資本雄厚的企業進軍養殖業的一種信號。近期中糧在張家口的張北縣投資30億,建設10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、30萬噸飼料加工廠以及屠宰加工廠等配套項目。該項目投產后,將為整個華北地區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。
更為高調的是恒大集團大舉殺入畜牧行業,開出的薪資水平是行業平均水平的2倍,產業集團總經理年薪200萬元起,產業集團營銷總監150萬元起,產品工程師年薪16萬元起,遠超同行業薪資標準。如此優厚的待遇吸引了大量求職者,錄取比例為1:20,堪比公務員考試。
地產商上海鵬欣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大康牧業定增募集資金不超過23.14億元來收購新西蘭兩牧場的消息,再次振奮了乳業市場。一時間,大量的外行攜帶著巨額資金闖進畜牧業。并且,相比我們傳統的企業來講,新入行的企業在資金、設備、人力、創新等各方面均占有優勢。外行的進入,一方面將加劇行業競爭的同時,也將帶給行業不一樣的思維。并且需要注意到的是,這些后來居上者,大部分企業一進入便打出了從飼料、養殖、到加工、銷售的一體化模式,這也是迎合了當下從源頭控制食品安全的需要。
行業內的企業急于向下游尋找突破,而下游的企業又不斷向上蠶食上游的空間,究竟是西風壓倒東風,還是東風壓倒西風?未來的農牧行業邊界也越來越模糊,沒準到最后,原本的房地產大亨成為農牧+食品的佼佼者。